口述影像新聞 助視障人士求「真」

特寫

發布時間: 2019/07/11 22:23

最後更新: 2020/05/03 21:39

分享:

分享:

顏素茵(右起)跟王瑞琳、陳美芝和蘇曼玲多年來多番合作提供口述影像服務,上月替視障朋友義務發起新聞專頁,協助了解時局。(陳偉能攝)

修訂《逃犯條例》近月惹起連串風波,全港約17.5萬名視障人士無論上街或安坐家中,對事件有時難免掉進雲霧裏。

「我們可以試播一條短片,但不望畫面,就會知所為何事。」有十年口述影像(Audio Description,或稱AD)經驗的顏素茵上月中得悉,時局發展令失明朋友特別希望有AD新聞,遂找來3名搭擋義務營運專頁,替照片撰文、在影片加插旁白,形容和解釋視覺元素。

她們連連呼籲更多不同義工加入,冀夠人讓視障用家隨時「落order」,揀選最感興趣的時事。

反修例遊行隊伍曾向在警總天橋拍照的警員高呼「落嚟」,「香港口述影像新聞專線」facebook專頁4名編輯顏素茵(DD)、陳美芝(MeiG)、王瑞琳(Zoe)和蘇曼玲(Mona)表示,看似一目了然的事件,失明人士若沒旁人敘述,「不知道為何大家大叫。」

替照片影片 撰文加插旁白

4人及其親屬皆健視,但她們多年來為電影、戲劇、展覽等配上AD,結交不少失明朋友,5年前雨傘運動已聽到社群想有加上AD的新聞。「他們並非今天才有這要求,是一直都有要求。」MeiG略帶激動稱,老一輩或靜候社會支援進步,二十來歲年輕人卻會更主動爭取,

其實係他們應有的權利,亦係一個正常人生存在香港的權利!


弱視詩人盧勁馳形容,「現在是個有圖有真相的年代」,新聞界沒替照片或片段做口述影像,專頁的服務可成了解時事的重要媒介,助知悉場景細節,判斷爭議或關鍵所在,

到底不同媒體報道出來,誰真、誰可靠,相片對理解、抉擇、消化資訊很重要。

即使沒受過新聞訓練,專頁團隊嘗試填補傳媒和盲人組織的服務缺口時,堅持要準確描述影像。最大規模遊行後,媒體拍到特首於6月19日的記者會上緊閉雙唇,惟MeiG自覺不夠熟悉當事人,「因為一張圖,就說她板起塊面,其實對她有點不公平。」MeiG翻查林鄭月娥過去於很多公開場合都曾露齒而笑後,始敢肯定其臉容確是僵硬,甚至查字典嘗試尋找更中肯的形容詞。

查字典 尋找更中肯形容詞

「我們作為口述影像員的原則,係客觀同恰當,幅圖無的東西我們不會講。站在這角度,我們無鼓吹任何人去做任何事。」專頁發起人DD憶述,最初在大型AD社群通訊小組嘗試招人,不免有點洩氣,「因為係無人理!」當冷靜下來,她私下逐個同業聯絡,漸知悉猶豫和顧慮所在,建議可改用筆名或匿名,才陸續找來更多義工,現有8人,更有人能做英文AD。

Zoe不解同業何以自我審查得拒絕加入,專頁其實歡迎親建制新聞來源。她笑稱:「我可接受到的理由(只)係自己心情好波瀾、好翻騰!」

深信僅替盲人描述圖像「無咩風險」,電影公司僱主甚至支持她在辦公室處理專頁事宜,

老細知(我)正做有益公眾的事。

無論是AD新聞描述長短、以口語或書面語入文,團隊仍須不斷討論、互相指正,Mona形容:

Audio Description之美在於你永遠不會有完美版本,只有好點的版本。

她們笑謂,專頁曾更換橫幅照片,竟然忘了描述,Zoe佯裝用家道:「咦,你之前換了相,都應該形容換了甚麼相喎!」

團員互相指正 可改善版本

MeiG稱不少視障朋友緊貼時事、善用網絡,查證不同版本的片段和報道可比她們還快,但因團隊無償出力,且獨立無大台,似很受尊重。Zoe打趣

(專頁用戶)好驚我們不做,你會見到好鼓勵的說話。

專頁的新聞目前聚焦反修例,未來準備跟進不同重大議題,如明日大嶼及區議會選舉,已曾描繪爭取同性婚姻福利的公務員之終極勝訴照。DD語重深長道:

之後我們會跟住新聞走,希望大家的熱誠仍在。

全文刊於《經濟日報》(付費閱讀),標題及內文經編輯修改。

撰文 : 經濟日報記者 姚沛鏞